近日,陜西省旬邑縣人民法院太村人民法庭庭長周亞萍通過陜西日報官方抖音號對“天價彩禮”問題進行了特別關注。由于契合了中央一號文件對“天價彩禮”的治理要求,反映了老百姓的心聲,該視頻發(fā)布不到10小時瀏覽量迅速突破1000萬次,引發(fā)網友的廣泛討論。
對此,正在北京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部分全國人大代表也表示關注,有代表認為,只有讓農民真正富起來才是消除“天價彩禮”的最好辦法。
農民真正富起來才是消除“天價彩禮”的最好辦法
“彩禮的價格能夠反映當地經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狀況。”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huán)境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說,當人們滿足了物質溫飽,才能有進一步的精神追求,農村地區(qū)也一樣。“當適婚的男孩女孩不再有經濟上的負擔時,才會有心靈的溝通。”
當整個鄉(xiāng)村都處在貧困的邊緣時,經濟就決定了兩人,甚至兩個家庭能不能進行進一步的交流。“經濟發(fā)展會影響年輕人的擇偶觀、婚嫁條件,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短期內難以改變。只有農村富起來以后,物質條件得到滿足,才不會有婚姻的后顧之憂,‘天價彩禮’才能消失。”
要實現鄉(xiāng)村振興 關鍵在人才出路在技術
全國人大代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西農學生利用暑期去榆林市米脂縣開展社會實踐調研時發(fā)現,縣城周圍的農村也面臨承擔不起娶媳婦花費的問題。“當地有個村莊,小伙子娶媳婦不僅要有小轎車,還得在米脂縣城甚至榆林市區(qū)買房子,這遠遠超出了當地農民的承受范圍。”
吳普特代表認為,農村最核心的資源是土地和勞動力,要實現鄉(xiāng)村振興,關鍵在人才,出路在技術。“農村當前的問題是如何留住人,留住人的前提是搭建起產業(yè)平臺。”吳普特說。
既要發(fā)展經濟也要移風易俗 引導村民摒棄陋習
“解決農村彩禮貴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入手。既要發(fā)展經濟讓農民富起來,也要通過黨員干部來引導他們移風易俗,摒棄陋習。”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山陽縣南寬坪鎮(zhèn)安家門村黨支部書記寧啟水說。
寧啟水代表介紹,以他所在的商洛市山陽縣南寬坪鎮(zhèn)為例,由于自然條件艱苦經濟較為落后,很多適齡女子都選擇外出務工,最終也遠嫁他鄉(xiāng)。這就造成了農村的適婚女子越來越少,也間接導致了彩禮過高。“過去四五年前娶媳婦的彩禮得15萬元左右,近幾年有所回落,但是也得13萬元到15萬元之間。”寧啟水代表說,“這幾年,黨員干部也在不斷加強引導,特別是在紅白喜事方面杜絕攀比和鋪張浪費,逐步引導村民摒棄陋習,相信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建成美麗鄉(xiāng)村后,這一現象會得到有效遏止和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