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賢會
近日,北京、湖北、河南等地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消息火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辦理的是市民遇到的“疑難雜癥”,解決的是群眾辦事過程中遇到的“急難愁盼”事,目的是把辦不成的事辦成辦實辦好,這值得點贊。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設立彰顯了擔當精神。這一窗口的設立,要求干部堅持問題導向,重視群眾訴求,及時匯集相關問題,認真分析原因,協(xié)調(diào)督促相關部門及時改進自身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辦事的知曉度、精準度,增強群眾辦事便捷度、友好度,破除阻礙群眾辦成事的壁壘,確保類似的問題不再重復出現(xiàn)。這體現(xiàn)了各級政務服務行政審批部門對群眾關注問題的及時回應,體現(xiàn)了推動政務服務更加優(yōu)化的責任和擔當。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設立提升了為人民服務的質(zhì)量。此窗口對企業(yè)和群眾反映的事項要第一時間接收、第一時間辦理、第一時間反饋,形成“受理——分類——轉(zhuǎn)辦——辦結——反饋”的流程,并且明確辦理時限,依據(jù)事項復雜程度要求反饋時間,全程持續(xù)跟蹤督辦,直至辦結,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政務服務更懂民意、更貼民心。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設立密切了干群關系。辦不成事的只是極少數(shù),但把辦不成的事辦成了,意義不小。因為它不僅能為辦事群眾提供更多服務,還為群眾送上一份安心,讓群眾覺得普通窗口辦不成的事,還有這個窗口兜底。這進一步優(yōu)化了干部服務態(tài)度、轉(zhuǎn)變了干部作風,密切了干群關系。
小窗口,大民生。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設立正是“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也是各級政務服務部門責任意識不斷增強的具體體現(xiàn),更是推動營商環(huán)境、政務環(huán)境更加優(yōu)化的務實舉措,將進一步促使政商關系更加親清、市場主體更加滿意、干群關系更加和諧。